在4月19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第八届“湖南光召科技奖”颁给了5位优秀的湖南科技人。他们用科学技术创新改变世界,他们是湖南的骄傲。
12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出口产品因包装、储运问题遭遇技术壁垒出不去,或者出口中途损失很大。而在当时,国内关于商品包装、储运安全的标准体系几乎一片空白。
作为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员,王利兵这10多年就在不断填补空白,为出口产品建设无障碍通道。
他主持国家“863”等科技计划项目12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28项。其系列成果对破解、解析与反解析国外对我国优势产业的技术壁垒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为保障我国国境安全和食品安全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为国家危险化学品条例的实施和我们国家进出口化学品法定检验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他创立的两项检测的新方法被《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采用,在一向由欧美发达国家垄断的国际危险货物运输领域,使我国实现了话语权的零突破。
王利兵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专利48项、软件著作权3项。
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如何让猪吃得好、多长肉、身体棒,事关人体健康。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研究员为之奋斗了20多年,取得的成果促进了我国饲料配方技术由粗蛋白体系向可利用氨基酸体系转化,打破了外资企业垄断我国高端饲料市场的格局。根据应用单位效益统计,总利税达到177.33亿元。
作为我国畜禽营养与饲料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印遇龙创建了研究动物营养代谢与优化调控的5个关键评定方法体系,构建的一套环境安全营养技术体系处于国际前沿,为饲料厂和养殖场设计高效的饲料配方奠定了技术基础。他成功研制了多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并阐明了其作用机理,使猪饲料生产向清洁化和无抗生素方向发展成为现实。特别是以便宜的味精为原料合成出了精氨酸生素,成功解决了畜禽养殖中乱用瘦肉精、抗生素和高铜高锌重金属的难题,为解决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及中国畜禽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开辟了一条途径。
电能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可靠和节能成为电能供需环节的永恒追求。
湖南大学罗安教授长期专注于电能研究,在工业公司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电能高效变换、综合电气节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果在多家公司实现产业化,并在冶金、铁路等行业大范围的应用,近5年累计销售25亿元,为企业节约电能超过10亿元。
他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注入式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成本仅为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的1/3,自身功耗降低30%,明显提高了企业的供电可靠性和产品质量。
他研制的三桥臂两相正交逆变器自身能耗比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降低15%,成功打破了国外在特种冶金行业的长期垄断,该技术使钢材的等轴晶率提高1倍,成品率提高5%。
他发明了国内首台低压大电流(50KA)电解高频开关电源,比传统的工频整流电源节能12%,体积减少到传统同容量电源的1/2以下,该技术提高了铜箔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国家标准质量指标近1倍。
他研制的工业公司配电网综合电气节能系统使企业电能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节能成本降低20%。
罗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中国发明创业特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
中南大学桂卫华教授研发了系列化的智能优化控制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生产的全部过程,为提升我国有色冶金工业自动化水平、促进新型工业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建立形成了有色冶金过程优化控制的关键技术,为解决复杂有色冶金过程的建模与优化难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于大型锌冶炼电解过程的优化控制,降低吨锌电耗5%。提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强度铝合金构件制备重大装备智能控制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亚洲最大的万吨多向模锻水压机等,降低电耗8.3%,提高成品率6%,确保了大型航空航天构件制备精度。研发了铜冶炼全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提高冰铜品位0.5%,降低渣含铜0.1%,重油消耗降低3.4%,降低配料成本3%,使我国铜冶炼的技术水平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桂卫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2项。
如何确保混凝土桥梁在施工期安全建设、在使用期安全维护,一直是困扰我国桥梁界多年的难题。
长沙理工大学张建仁教授迎难而上,在混凝土桥梁施工期安全控制和服役期安全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成果在十多个省市推广应用,确保数十座特大跨桥梁顺利建成,减少拆除桥梁200余座,累计产生10余亿元的经济效益。
安全施工如何变被动为主动?他率先提出了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桥梁结构参数的实时识别和智能修正方法,解决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关键技术难题。
老化损伤桥梁怎么样判定安危?建成桥梁还能用多久?他解决了桥梁损伤破坏过程力学行为的确定问题,攻克了随机性与模糊性信息条件下混凝土桥梁剩余寿命评估的关键技术难题。
如何加固?他提出了在服役时间和结构性能双控条件下混凝土桥梁合理维修加固时间的确定方法,发明了新式加固装置,实现了兼顾维护技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桥梁维修加固最优决策。
本报4月19日讯 (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段爱珍) 被称为“五毒”之一的蜘蛛到底有多毒?哪些毒素分子具有以毒攻毒的药用前景?通过20余年不懈攻关,湖南师范大学梁宋平教授团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其发现的蜘蛛毒素序列总数和从单一蜘蛛中鉴定到的毒素序列总数均是世界上最多的,并鉴定到数种具有镇痛、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药用前景的毒素分子。
在今天举行的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梁宋平主持的《中国蜘蛛肽类毒素组学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目前,项目组已获得我国和国际发明专利5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了解和利用有毒动物的国家。近年来,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新药研发竞争中,以蜘蛛毒为代表的动物毒液已成为国际创新药物研发的源泉和战略资源。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梁宋平留美归国后开创了蜘蛛多肽毒素资源及新药开发研究。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蜘蛛毒素组学研究,从我国稀有的虎纹捕鸟蜘蛛、海南捕鸟蜘蛛等毒素组学研究中,共鉴定到一千余种蜘蛛毒素分子的完整序列,规模最大地展示了蜘蛛毒素的分子多样性,并阐明了蜘蛛多肽毒素分子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其间,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蜘蛛毒素的完整序列的测定、第一个肽类毒素的三维结构测定以及第一个蜘蛛毒腺cDNA文库的建立和序列测定。
梁宋平主持的实验室还是国际PDB数据库蜘蛛毒素空间结构贡献最多的单位。在深入开展蜘蛛毒素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鉴定到数种有药用前景的毒素分子,包括2种镇痛活性肽、1种抗癌活性肽和1种抗胰腺炎活性肽等,并开展了临床前研究。目前,2种毒素分子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资助,1种获批进入临床实验。
此外,项目组建立了目前信息量最大的动物毒素数据库,为国际同行普遍的使用。国际毒素学会专刊发表专文,评述该数据库为国际生物毒素研究作出了贡献。
本报4月19日讯(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段爱珍) 高效、优质运行的配电网,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社会稳定。湖南大学罗安教授主持的“电力电子混合和混杂系统先进操控方法及应用”项目,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大幅度促进了电力电子系统在电气节能、高效用电方面的应用效果,累计节能效益超过6亿元。
在今天举行的省科技奖励大会上,该项目获得了2012年度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据悉,项目成果推广到马来西亚、赞比亚等国及国内大多数省市,覆盖冶金、轨道交通、钢铁、石化等行业,应用于众多国家重点工程。产品累计销售28.59亿元,新增利税4亿多元,创汇近3000万美元。
电能传输最重要的包含发电、输电、配用电3个环节。在电能的传输与使用的过程中,电能变换技术是实现电能高效利用的重要方法,发达国家电能的75%要经过各种变换或控制后使用,我国经过控制后使用的电能也已达30%,且比重逐年上升。电力电子系统是电能变换的主要技术方法,由于单一电力电子系统在电能变换控制效果及性价比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可扬长避短的电力电子混合混杂系统成为首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及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支持下,罗安团队紧密围绕电力电子混合和混杂系统之间的交互机理、系统协调控制方法、稳定性分析等核心技术难点,发明了电力电子混合和混杂系统先进控制技术,并实现了成果转化。目前,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6项。中国工程院李立浧院士等专家觉得,该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配电网电力电子混合功能系统控制策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特别是针对企业配电网高压系统及低压系统,项目组发明了各相适应的电力电子混合系统及其操控方法。既解决了无功动态连续补偿产生电流畸变的难题,也解决了低成本电力电子装置进行大容量、快速、连续无功补偿的难题,提高了电力电子系统的性能。
夺得“地下巨无霸”线日讯 (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段爱珍) 正在长沙如火如荼进行的地铁施工中,由长沙研发生产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在高难度的复合地层里强力掘进。这些几百吨重的“地下巨无霸”,速度之快、噪音之低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今天举行的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和中南大学联合完成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研制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1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据悉,项目成果已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和市政设施建设工程中大范围的应用,截止去年底,共生产销售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45台,实现出售的收益超过18亿元,国内市场占用率第一。
相对于其他装备产品,盾构机最大的特点是要面对千变万化的隧道施工地质条件,进行“量身订做”。项目组利用多领域系统耦合仿真技术和全局优化技术,提出了基于地质适应性的盾构总体集成设计准则和总体评价体系,缩短了盾构设计制造周期,降低了盾构整机成本。在刀盘的地质适应性设计方面,项目组发明了一种盘形滚刀地质适应性设计方法和多功能刀盘CAD系统,提高了盾构开挖系统模块设计效率。项目组还突破了碴土改良精确控制和堵塞后疏通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盾构核心部件的洞内维修或更换,缩短了盾构始发和过站时间,提高地铁施工安全性及适应性。